互联网产品实习报告 | 腾讯实习报告


腾讯实习报告


转载自人人网


从去年的12.15号至今,除去期间回家过年,不知不觉我已经实习了三个月,感慨颇多,所以急忙记录下来,怕很多感悟和想法转瞬即逝。下面就是我三个月以来的点滴收获,看似很零星,却每一点都印象深刻。
 
一.心态


可以概括为:
新鲜->浮躁->迷茫->放弃->踏实->激情


来到公司以后,我们的任务就是体验产品,输出体验报告,每天针对同一类型的产品在不同平台上反复使用,结合应用场景输出最为单纯用户最原始的体验感受。一开始很新鲜,看到琳琅满目的手机和各色各样的产品,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。可是这种感受在第一次体验报告分享会上便消失了,我们的体验报告结构混乱,使用深度不够,而且大篇幅的摘录网上的软文,没有冷静的独自思考。


第一次接收如此彻底的否定,整个人开始浮躁起来,什么都想去做,什么都想去了解,但是静不下心,始终了解到一些皮毛便打退堂鼓。一开始觉得简单的体验报告写起来却举步维艰。慢慢的,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做不好,开始怀疑自己,不知道如何是好,也开始怀疑这份工作是否真的适合自己。看着匆匆的同事们,一下子自己好像是一个旁观者。


而且匆忙的工作让我失去了个人生活,没有时间去完成自己的兴趣,忙起来连身边的亲友也无暇顾及。于是越来越不开心,不敢告诉亲爱的朋友,爱我的父母,一个人默默忍受等候,在他们心中我是多么优秀和独立的孩子,“不能让他们为我担心”——我一直这么告诉自己,每次电话这头的我总是轻松的语气和明快的笑声。


但是,就在那段时间开始产生抵触情绪,抵触这份工作,抵触这个看似的冷漠的城市。我终于忍受不住这些强烈的负面情绪,把这些想法都告诉了我的父母,我要放弃。我听到电话那头的深深担忧,甚至听到了母亲的哽咽。


从小到大,一帆风顺,总是报喜不报忧的我,没有给父母带去过任何麻烦,已经习惯自己去解决。可第一次面对社会,面对工作的我,有太多幼稚的想法,当遇到与自己预想不一样的地方,第一个反应不是冷静下来找到解决方案,而是逃避,逃避负面影响,但是逃久了问题堆成了山,挡在四周,我被围在了中央,我只能呼喊山外的父母。


父母要我想清楚,如果真的想要放弃,就回家,他们在家里等我。这时我脑中呈现的画面是每天下班以后,回到家里有热腾腾的饭菜,有柔软的沙发,有父母轻声呼唤开饭的声音,一瞬间心就软了。但是,如果放弃这里的奋斗,那我的理想呢?在家安逸、视野狭隘的人生真的是我想要的吗?


就这个问题,bink和史硕和我谈了好多次,在我就快要放弃的时候,是他们,把他们当时想法和我分享了,告诉我他们刚作为毕业生进入公司的时候也是这样,要试着放下这些,轻松地感受这剩下的时间,如果还是觉得无法承受,他们鼓励我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。我尝试着这么去做,虽然抵触情绪还是存在,不过想着我还有选择放弃的机会,心理压力减轻很多。也许是没有了心理压力,我开始融入到工作中,慢慢的我看到了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。


当我们的体验报告被夸奖的时候,当我们showcase提出的意见被采纳的时候,当发出的文档被告知good时,终于在组织中找到了存在感,找到了被需要感,这个对于我们这种职场新人来说,太重要了。原来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,我们热爱互联网,我们热爱新奇,我们热爱挑战,不过这些热爱是构筑在对自己有信心的基础上,我们需要被关注,我们需要被肯定,然后自身迅速找到在团退中自己的位置,踏踏实实做该做的事。不过为什么同是要关注和肯定自己?


答案只有一个——你的勤奋和努力。

刚入职的我们都是一株新嫩的植物,默默的墙角生长。
——

没有阳光,没关系,我们伸长脖子,够到阳光;
没有雨露,没关系,我们伸长根茎,吸取水分;
没有养料,没关系,我们扩大气孔,从空气中汲取养分。


充实每一天,相信自己一定会被大家发现,被大家赞许。当被发现那天到来以后,人们会把你先从角落中抬出来,放到一个阳光、雨露、养料都充足的地方,他们给了你更大的平台去生长,延伸。这时不要措手不及,不要骄傲,依然做原来的自己,始终相信厚积薄发,努力沉淀,身边的他们会帮你扶住枝干,让你笔直快速的在正确的方向成长。
不害怕做错,可怕的是在每次一做错之后不知道总结,在同一个地方再次摔倒。
不害怕失望,不是总说转角就是希望吗?再等等,熬过了冬天,繁花盛开。
 
二.收获的业务知识


这些可能依然不专业,都源自我自己的理解。
首先想说说我理解的产品经理是怎样的一个人。
他,具备宏观的眼光并专注于细节,宏观的眼光用来观察这个行业的发展,细节的追求用来对产品的精益求精;
他,是行动派却也习惯思考,处处留心,不管是大到终端平台的发展还是小到用户体验都能引发思考,长期思考的积累,在机会到来时,果断迎头而上,持续谨慎前行;


他,是领跑者也是跟随者,想用户想不到的,提前一步实现,于此同时也会跟在用户后面,听听他们的意见持续改进产品;
他,想做一个负责任的爸爸,只要是自己的产品,都会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,在孩子成长时,总是逃不了他的谆谆教诲;当孩子长大成人后,他想放手让他自己成长,让他听听外界声音,让他做一个被大家喜欢的孩子,但心里的牵挂没有暂停的一刻;


他,也想做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,总是充满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,狂爱一切新奇事物,活力四射,他会把这种强烈的情感融入到产品中,不断给用户带来新的刺激,用户跟着他翻过一座又一座风景绮丽的山峰。
这些都是从各位的身上看到的,可能你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优秀,也许是旁观者清吧,其实你们都是灿灿发亮的能人。
 
然后说说团队里的各个成员的角色:


产品经理:
产品从无到有,贯穿了产品经理的思想,从初期一个模糊的意念,这个意念可能来自另一产品的启发,也可能来自与用户某一次的谈话内容,还可能来自对行业的观察(这往往是颠覆性或者是新领域的产品)等;


接着搜集功能点,这些功能点的来源也有几个方面:相类似产品已经实现的必要功能,能够改善用户体验符合用户场景的新晋功能,还有就是颠覆传统观念创造用户需求的功能等,经过归纳整理后,输出feature list;


然后根据feature list,考虑开发可行性(这需要一些技术基础知识)、多种可能操作、功能的主次关系(主要是为后面的交互稿输出打基础,我觉得交互师固然很专业,不过说到对产品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把握,产品经理总是最清楚,所以在交互师输出交互稿的同时,产品经理也应该自己做一份,拿出来和交互师讨论对比,各取所长)。


事无巨细的撰写需求文档,尽量在初期就能完善需求文档,不要到开发进行到中后期的时候不断增加需求。打个比方,在写需求文档的时候增加一个需求的成本是1块钱,那在产品组内需求评审后增加一个是两块钱,在和开发测试过需求时增加一个时5块钱,开发前期变成10块,中期大几百,后期大几千也可能还更多。数据不准确,不过大体情况就是这样。所以尽量在开发前就尽量让所有项目的成员参与到需求评审中,尽早发现问题,改正。增加需求是这样,修改需求亦如此。


后面便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时候,持续跟进项目进度,保持通畅的沟通渠道,事先做好各种准备,比如要放到下载频道的资源,一些类似帮助文档的撰写,尽量做项目的推动者,而不是开发等着产品的各种资源。细致的体验产品,不管是UI细节还是功能点体现都要在体验时,想透,此时需要做一个挑剔的人。另外我发现,因为需求文档时产品经理完成的,在产品雏形出来后,在我们看来很多功能和操作都水到渠成,顺其自然,但是换做身边的很多人都不明白怎么操作。带着这个问题
我去试用了一下其他软件,看他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。除了优秀的交互体验,还有就是在第一次启动软件时的用户教育UI界面(大家可以用一下新版的网易新闻,这块做得很优秀)。所以,我在这次的HI通讯录(iPhone)1.1版本上做了尝试。


未完待续......



  • 1、刺猬实习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
  • 2、刺猬实习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"来源:刺猬实习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刺猬实习或将追究责任
  • 3、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刺猬实习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推荐